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只要躺着就有钱拿,还能推动科学进步,这是不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?

  • 代价是折磨╳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3906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9/4/28 10:57:15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辛集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起床困难的懒惰人士可能都有同一个梦想:过上整天只需要躺平的生活,能不下床就不下床。如果世界上有一份工作只要整天躺着就有钱拿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
事实上,这样的工作还真有,而且还能为科学做贡献——只不过,它的过程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惬意。



这个研究专门雇人躺着



像美国宇航局(NASA)、欧空局(ESA)这样的航天机构时不时就会招募一些志愿者,让他们整天躺在床上,进行“卧床研究”(Bedrest studies)。


为科学而躺 | ESA



这些让人卧床的实验基本都是为了模拟失重状态下的人体变化。在太空中,宇航员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,例如头部肿胀、肌肉萎缩、骨质流失。而长时间卧床的被试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,研究者可以通过他们,研究这些变化出现的规律,以及什么样的措施能改善宇航员的健康。

直接观察失重环境下的宇航员自然是最理想的,但送人上太空毕竟成本太高,可观察的样本量也太小了。因此,“枕头宇航员”(pillownauts,卧床实验志愿者的昵称)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补充。


这些人被称为“pillownauts”,也就是枕头(pillow)+宇航员(astronaut) | ESA



除了航天事业外,从这些志愿者身上得来的数据也可以应用于那些长期卧床的患者,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。

这些卧床实验通常会招募20-45岁的健康志愿者,他们有时只需要躺倒5天,但也有时候正式卧床的部分就长达3个月,再加上前后的适应期,得在研究中心住上一百多天。参与实验可以得到报酬,例如据报道,最近一次在德国进行的60天卧床实验会为志愿者支付16500欧元[1]。

整天躺着就算为科研做贡献,而且还有钱拿,那岂不是太完美了?不,你会这样想,只能说明你对卧床不起的辛苦一无所知。

卧床实验并不是躺下就好,它其实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严格,也更辛苦。欧空局在介绍页面上强调,这些实验想要的是有“高度积极性”的志愿者。只有那些能空出大块时间,还愿意为太空事业克服困难的人才能胜任。



躺着,但不是躺平



首先,受试者其实不是“平躺”在床上的。通常,他们的床头角度会被调低6°,实际处于稍微大头朝下的状态。为什么要这样?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会进入“头变肿,腿变细”的状态,头朝下躺着更能模拟这种状态,而床头调低6°是研究者们认为最能兼顾效果与被试感受的角度。


被试躺在倾斜的床上 | ESA



没日没夜地躺着其实并不舒服,尤其是在实验刚开始的几天。受试者们经常抱怨自己头疼背也疼——这是实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。除此之外,亲历者Andrew Iwanicki还表示,倾斜的床总是会让他睡着睡着就脑袋顶到床头[2]。



来,挑战一下躺着洗澡



整天躺着还意味着被试们要和日常的生活习惯彻底说再见了。在实验期间,不仅要告别所有上班、上学或者出去玩的计划,而且连吃饭、洗澡、上厕所都全部要在床上解决。


吃饭也别忘了肩膀贴床 | NASA



根据欧空局(ESA)的要求,在实验期间,被试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至少一边肩膀贴在床上的姿势。吃饭要么是趴着,要么是侧躺着;上厕所只能使用和卧床病人一样的便壶;而洗澡则要躺着使用手持淋浴花洒[2]——这个姿势不仅把全身都洗到非常困难,而且一不小心恐怕就要把水灌进鼻孔……



躺着也要运动



在卧床期间和实验前后,被试们自然还需要进行很多检查,并配合研究者对各种“干预手段”进行测试,验证它们是否能减轻失重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。这些手段可能会是某种高蛋白补充剂,或者专门定制的锻炼计划。

常见的研究项目包括定期检测肌肉和骨密度,以及在研究者的指导下进行运动——是的,虽然躺下了,但依然要运动。卧床被试们的健身器材自然也是专用的,比如下图中这台可以躺着蹬的单车。一边运动,还要一边进行心跳、血压、耗氧量等一系列的监测。


躺着运动,同时配合各种检查 | ESA



在一些研究里,还有其他额外项目要做,比如2019年3月刚刚开始的新一轮实验就要对“人造重力”进行测试[3]。“人造重力”具体是怎么做的?其实就是被试们要定期躺上一台短臂离心机“甩一甩”,让血液更容易分布到腿上。


用于“人造重力”实验的短臂离心机 | ESA





刷剧可以,吃零食没门



配合日常检查和实验要求的项目之外,剩下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了。想看剧,想玩游戏,想读书或者上网,统统没有问题——只要不起身就行。研究者对被试的娱乐活动并没有什么特殊限制,毕竟这要再限制,日子就真没法过了……


当然,你也可以跟旁边的人一起玩 | Johnson Space Center



不过,想要对抗2-3个月的单调生活,只是漫无目的地打游戏上网可能还不够。ESA更推荐被试们用这远离尘嚣的时间做点有计划的事情,比如学习外语,或者撰写书稿。这样床上生活能变得更充实一些,说不定还对解决拖延症有奇效。

虽然多了很多空闲时间,但实验期间依然有些乐趣无法享受——例如自由选择爱吃的食物。研究中,被试们的食谱都受到严格控制。抱着薯片刷剧?别想了。点个外卖或者托朋友带吃的?不存在的。对餐食不满怎么办?很抱歉,为了保证数据一致,你还是得按计划吃饭,最多的让步仅限于多给点黑胡椒调味而已。

此外,热爱社交的被试大概也会感到相当寂寞。虽然亲朋好友可以前来探视(和住院的感觉差不多),也可以电话或者网上交流,但想要起身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去参加聚会就都做不到了。什么,你说你最讨厌社交了?那好吧……



起床才是真正的挑战



不管怎么说,卧床不起的日子总会结束,最多只要坚持上2-3个月,就可以愉快地起床拿钱走人啦。

不不,你想多了。已经在床上适应了“失重”的身体可不是随便就能下地行走自如。就像刚刚返回的宇航员一样,“枕头宇航员”也得花点时间重新适应“地球生活”。


调成接近垂直的床,这是“枕头宇航员”重返“地球生活”的第一步 | ESA



结束实验时,研究者会首先帮被试慢慢调节床的角度,直到把床调成垂直。他们会先鼓励“枕头宇航员”们尝试站立15分钟,但据说实际并没有人能坚持这么长时间。突然改变的血液分布,萎缩的腿部肌肉,再加上平衡感丧失,此时的被试多半过几分钟就站不住了。

亲历者Andrew Iwanicki表示,这久违的直立令他心跳加速、冷汗直流、眼前发黑,感觉下一刻就要昏过去[4]。另一位被试Dorota则在“卧床日记”中写到:“起床之后,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动个不停”[5]。


一位“枕头宇航员”在进行恢复平衡的训练 | ESA



好在,人体的适应能力确实很强。在数周的康复训练之后,“枕头宇航员”们就能恢复原状,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了。


在NASA的飞行模拟研究中心,天花板上装饰着往届“枕头宇航员”们留下的纪念涂鸦 | Andrew Iwanicki/VICE



看到这里,你还会想要这份整天躺着的工作吗?

如果还想的话,就先去确认一下自己能不能请下三个月的假吧……

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