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70年前欠条,如今换得巨款,看看你家有这样的欠条不

  • 爱我毁她你好吊i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143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7/12/25 14:00:46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辛集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中国近代战争史上,物资最为短缺的就属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,那时候的红军的生活水平相当的艰苦,吃了上顿没下顿,往往饿着肚子上战场,有的人十多岁就参军卫国,把自己的豆蔻年华都献给了祖国。而那时候的战争大部分是游击战争,打一仗换一个地方,到处奔波,因此粮草更为缺乏,所以时不时的找当地的老百姓借一些物资应急。


抗日影视剧中,大家都能看到红军到一处村镇的时候,会向当地的老百姓借钱、借物,当然红军的纪律是非常严格的,必须写下借条,等日后物资充裕了再还上。可能部分人说这事情是假的,实际上根本没有的事。如果你这样想,那就大错特错了,好借好还再借不难,毫无疑问,红军、八路军、新四军更没得说,今天就举例说明。


这是一个真实的事,八路军偿还了40年前的借条。抗战刚结束后的1946年,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,西北特别支部书记谢华率领的一只2000多人的队伍驻扎在陕西蓝田县葛牌镇,阻击国民党的进攻。村中的老人回忆到,那时候的八路军的作战条件十分艰辛,部分士兵的鞋都磨破底了,甚至有些直接光着脚,而且粮草严重短缺。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,队长请示,建议跟当地的老百姓借一些物资,经过领导的综合考虑,同意了他的请求,欠条因此产生。


欠条上写着:今借到陈鸿清法币壹佰万元,麻鞋伍拾双,布陆拾斤,棉花壹佰贰拾斤。当时部队的团长王惠平特别指示,告诉陈鸿清如果家里着急用钱可以拿着借条去延安兑现。然而身为有钱人家的陈鸿清并不缺钱,一直没有找红军兑现。一直到王惠平、陈鸿清相继去世了也没有去领。


1985年,陈鸿清的后代翻修房屋,无意之间发现了这张欠条,翻修新建需要较多的钱财,他就想着死马当作活马医尝试下,去找政府兑换下试试看,并没有抱多大希望。找到蓝田县委的统战部去兑换。当地政府确认了借条的真实性后,按照当时物价和现有的物价相比,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等其他因素,还给陈开基8000元。


看到这里,很多人肯定觉得还的钱太少了,但当时的8000元已经是很多钱了,按照外汇价,100万法币只能兑换不到3000人民币,政府也并没有少还,但这它也是应得的。


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